一年一度的艺考结束了,每年的艺考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加, 艺考又有了新的看点。
广大考生结束了辗转于不同城市的专业课考试,又回到了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中去,同时也在焦灼地等待着艺考专业课成绩的揭晓。
说起艺考,很多人并不陌生,但对它的了解又未必全面和深入。艺考,又称艺术高考。简单讲,就是通过一些专业特长升入到大学,和普通文理生相比,艺考生需要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,文化课分数要求一般较低。
近些年,社会和不少媒体对艺考和艺术生有不少偏见,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艺考。认为艺考就是走捷径的代名词,也有人认为艺考生文化素养比较差,学习浮躁等等。其实,这些是对艺考的误解。
随着我国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,社会对艺术类专业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。以前艺考专业仅仅包括美术类、音乐类、舞蹈类等专业,而如今已经拓展到了播音主持类、编导类、表演类、空乘类等专业。专业范围的拓展,一方面说明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,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,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专业设置紧跟时代需求。同时,也给了不少文化课成绩较低,但拥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升入本科甚至是重点本科的机会。
“以编导类专业为例,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“211重点大学”中,招生编导类的学校就达到了30所,包括了武汉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四川大学、上海大学等综合类大学。”中国艺术教育协会会长刘伟告诉记者。
不少教育专家认为,有些高中生文化课成绩不好,在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脱颖而出,但是艺考给了他们成为人才的机会,从这个层面理解,艺考的确是高校“不拘一格招人才”的重要途径。
那么,社会上对艺考生的“非议”,主要有哪些呢?
首先是艺考生的行为举止和作风习惯。每年艺考季,不少媒体尤其是商业网站都会报道出一些艺考生大尺度着装的照片,用来吸引观众眼球,增加点击量,这些照片给艺考学生群体带来了负面的影响,其实这些照片并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艺考专业全貌。首先,艺考专业不仅仅局限于模特、服装表演等专业,大多数艺考专业考试都是通过正常的笔试和面试完成的,只有模特等为数不多的专业需要所谓的“大尺度着装”;其次,即便模特等少数专业出于专业考试需要而衣着暴露,也不能说明这些学生就“不正常”,他们只是为了专业要求完成考试内容。
在庞大的艺考生群体中,不排除有些艺考生学习专业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考大学,而是为了逃避高中期间繁重的文化课学习,借学专业课之机谈恋爱,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,但是绝非主流。个别人的一些行为被媒体无限放大,影射到了整个艺考群体,这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,大多数学生还是循规蹈矩的,都在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,因此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。
不少人认为艺考需要耗费巨大的钱财,一般家庭难以承受。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专业人士,他们表示,具体花费“因专业而异”,有些专业需要器材,确实花钱相对多些,但是大多数专业花费并没有那么夸张,尤其是诸如编导类、播音主持类等专业,花费相对较低,招生院校较多,而每年报名人数还不算太多,属于艺考中性价比比较高的专业。
经历了前些年的报考人数的“野蛮生长”后,近年来艺考各专业趋于理性,不少专业竞争激烈程度远不及前些年。“报名人数的理性化是艺考发展的必然结果,这有利于选拔出真正的人才。”中国戏曲学院招生办主任告诉记者。据记者统计,编导、播音主持、摄影、钢琴、声乐、美术等艺术类专业的报考录取远远高于普文普理。